首頁 >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頻道 > 臟腑養(yǎng)生 > 正文

丙肝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有哪些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5/9/30
導讀: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,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,部分患者可發(fā)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。更可怕的是丙肝同樣具有極強的傳染性,那么,丙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呢?


【丙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】

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,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癥壞死和纖維化,部分患者可發(fā)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。更可怕的是丙肝同樣具有極強的傳染性,那么,丙肝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呢?

【血液傳播】

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輸血和血液制品發(fā)生的傳播。由于抗-HCV存在窗口期(從病毒感染到能夠査出抗體的一段時間)、抗-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(wěn)定及少數(shù)感染者不產生抗至今也無法完全篩出HCV陽性者。因此,大量輸血和血液制品仍有可能感染丙肝。

【性接觸傳播】

性接觸也是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。目前多數(shù)學者以為丙肝病毒存在男性、靜脈內藥癮間的性傳播,夫妻間的性傳播的發(fā)生率不高。

【母嬰傳播】

有報告在妊娠期存在丙肝病毒經胎盤的垂直傳播及產時、產后感染的母親對嬰兒的密切接觸傳播。

與乙肝病毒相比,丙肝病毒感染率較低;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時機主要在出生或哺乳期。

【日常生活接觸】

家庭內接觸可能是丙肝病毒傳播途徑之一。接觸的內容有共用梳子、指甲剪、剃須刀、牙刷等。


【丙肝應從傳播源頭預防】

1.丙型肝炎疫苗預防

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預防丙型肝炎。

2.嚴格篩選獻血員

嚴格執(zhí)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》,推行無償獻血。通過檢測血清抗-HDV、丙氨酸氨基轉移酶(ALT)嚴格篩選獻血員。應發(fā)展抗原的檢測方法’提高

對窗口期感染者的檢出率。

3.經皮膚和黏膜途徑傳播

推行安全注射。對牙科器械、內鏡等醫(yī)療器具應嚴格消毒。醫(yī)務人員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時應戴手套。對靜脈吸毒者進行心理咨詢和安全教育,勸其戒毒。

不共用剃須刀及牙具等,理發(fā)用具、穿刺和文身等用具應嚴格消毒。

4.性傳播的預防

對有性亂史者應定期檢查,加強管理。建議HCV感染者在性交時使用安全套。對青少年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。

5.母嬰傳播的預防  

HDV-RNA陽性的孕婦,應避免羊膜腔穿刺,盡量縮短分娩時間,保證胎盤的完整性,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母血的機會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(wǎng)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(shù)據(j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