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頻道 > 臟腑養(yǎng)生 > 正文

急、慢性肝炎患者的飲食調理

來源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發(fā)布時間:2015/9/22
導讀:慢性肝炎致使肝功能降低,營養(yǎng)的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加,不利于肝細胞的修復。合理的食療飲食分配能促進肝功能的恢復,從而改善患者全身的營養(yǎng)狀況,防止和延緩病情向不良的方面轉變。


【慢性肝炎患者的飲食調理】 

慢性肝炎致使肝功能降低,營養(yǎng)的攝入減少而消耗增加,不利于肝細胞的修復。合理的食療飲食分配能促進肝功能的恢復,從而改善患者全身的營養(yǎng)狀況,防止和延緩病情向不良的方面轉變。

慢性肝炎患者不同于急性肝炎,慢性肝炎患者應進食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營養(yǎng)的食物,

攝入含足夠糖類(碳水化合物)、蛋白質、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。黃疸患者應減少蛋白質的攝入,脂肪不必限制過多,以不影響食欲為度,若己形成脂肪肝則應加以限制。

由于肝病時消化功能減弱,進食過飽常導致消化不良,也加重肝臟負擔。吃飯八成飽最好,暴飲暴食對肝臟、胃腸道功能都不利。還有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肝炎患者不要偏食,主食應以米、面等軟食為主,可多食用粳米、小米、玉米等做的粥、饅頭。應多食用新鮮蔬菜、水果,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,也有助于促進消化功能。肝臟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,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。因此,飲食要低脂肪、低糖(過多的糖進入人體內易轉化為脂肪)、高蛋白質,可適當吃些牛肉、豬肉、羊肉、蛋類、動物肝臟等。不可多吃刺激性強的食物,如姜、蔥、蒜以及煎炸食品。

肝炎患者不提倡過分服用補藥,正常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營養(yǎng)。服用補藥最好征求中醫(yī)醫(yī)的的意見,盲目進食補藥沒有益處。

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飲食中蛋白質含量不宜過高,因為蛋白質易在腸道被細菌分解產生氨氣,而氨是導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急性肝炎或重癥肝炎恢復期的患者要低糖飲食,否則易發(fā)生脂肪肝。

對于明顯水腫或腹水的患者,要限制鈉鹽及液體的攝入量。若患者出現(xiàn)肝性腦病癥狀時,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。 

【急性肝炎患者的飲食注意】 

急性肝炎患者出現(xiàn)食欲差、惡心、腹脹、嘔吐、厭油膩等癥狀,應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于營養(yǎng)的流質、半流質飲食為宜。適當補充8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,如果患者進食量過少,可以靜脈補充葡萄糖及維生素C。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,在發(fā)病初期不宜吃肉類,飲食量也不宜過多,能夠維持營養(yǎng)需要即可??捎棉曹尤省⒊嘈《?、綠豆煮粥或熬湯食用,具有清熱、利濕、健脾的作用,還有助于退黃。對頭身困重、胸脘痞滿屬于濕重于熱的患者,飲食以清淡的蔬菜(白蘿卜、藕、冬瓜、筍、番茄、菠菜)為宜,多吃水果(西瓜、橘子、菠蘿、山楂),少食甜食,以免助濕困脾。

急性肝炎患者應注意補充蛋白質。進食時,既要注意蛋白質的量,還要從質的方面加以選擇。在高蛋白質食物中,必需選用含氨基酸豐富的食物,如蛋類、牛奶、瘦肉類和豆制品,而含脂肪過多的肥肉食后不易消化,常有脹悶感,故不宜食用。肉類食物宜選用魚肉、兔肉、雞肉、豬瘦肉等。這類蛋白質如豆制品、與動物蛋白質同食,有互補作用,可提高其生理價值,,但消化不良,食后有脹滿感者,豆腐不宜多食。

患急性肝炎時,由于肝臟炎癥導致膽汁分泌不足,從而使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大敲食用高脂肪的物質,促使肝臟分泌膽汁,會增加肝臟的負擔,使病情加煎。因此,在急性肝炎期,應當少食含有脂肪的食物,以患者能耐受又不影響食欲及消化為度。在黃疸消退、食欲增加時,可食用易消化而含膽固醇少的脂肪,如植物油、奶油等,若攝入過多則會影響脾胃的消化與吸收,以致出現(xiàn)腹脹、腹瀉等癥,同時肝細胞內脂肪沉著能妨礙肝糖原的合成,日久可導致脂肪肝,并能降低肝細胞的生理功能。

此外,急性肝炎患者還需注意禁食辛辣、生冷食物,禁煙戒酒,以免加重肝臟負擔,不利于病情的恢復。
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相關文章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