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特色療法頻道 > > 推拿 > 正文

穴位定位,身體有標尺

來源:發(fā)布時間:2015/1/16
導讀:
      當然,如果對于身體的結構有一個大體了解的話,對于穴位的位置確定也會有所幫助,這一點可以借助繪畫等相關知識來做一些了解。比如小孩兒,一般在比例的處理上,頭部占到身體的14,而成年人在立姿的時候,應該占到約17,如坐姿的時候,頭部占到15左右。事實上,在找尋穴位的時候,一般不大可能帶著尺子、比照著書去具體量化。所以,這個時候盡可能地去采用身體的一些標尺,去做一些大體的量化。因為身體本身就具有發(fā)展的協(xié)調性,所以,如果利用自身的一些尺度去衡量的時候,往往可以較為準確地幫你找到穴位。事實上,人身上有很多有趣的尺度標準,這可以讓你在生活中少了“鄭人買履”的麻煩。這樣的尺度有:用皮尺量一量拳頭的周長,再量一下你的腳長,你會發(fā)現這兩個長度很接近。所以,買襪子時,只要把襪底在自己的拳頭上繞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適了;量一量你父母的身高和腳長,你就會發(fā)現,身高是腳長的7倍。這樣,孝順的兒女在為父母買鞋的時候,就不用打電話問穿多大鞋了,只要知道身高一算就有了,這一點還可以作為一些年輕人是否還會長個子的標準。因為長個子往往先長腳,如果你的身高比腳長的7倍還矮,那你還會長個子;正常情況下,一個人手腕的周長恰恰是他脖子周長的一半;而一個人兩臂平伸的長度正好等于身高。如此種種,中醫(yī)里也有了“同身寸”的說法,比方說,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作為尋找穴位的一個尺度,如一般情況下,大拇指指間關節(jié)的寬度是“1寸”,食指和中指在并列的時候,從指尖算起第二關節(jié)的寬度就是“15寸”,把四指并攏的時候,第二關節(jié)的寬度就是“3寸”;從結構上來看,低頭的時候,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7頸椎,緊接著的凸骨就是第1胸椎,而平常在系腰帶的時候,左右兩側突出的骨頭與第4腰椎的位置約在一條線上。

 

本站聲明: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您來電聲明,我們將會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。

 

 

 

 

詳情請關注微信號:國醫(yī)小鎮(zhèn)或直接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

 

 

說兩句吧

網友評論

驗證碼 看不清,換張圖片?

你還可以輸入250個字

 
健康養(yǎng)生大數據